齊魯網9月12日訊(記者 郭靜 張磊 青島臺張峰 即墨臺譚嘉平單超)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青島一直在從海洋中持續汲取著發展養分,積淀出深厚的海洋底蘊。在今年舉辦的2017中國(青島)海洋科技展覽會上,眾多青島企業帶著自主研發的新產品亮相,形成了??普股系囊还伞扒鄭u力量”。
根據青島編制實施的《青島市“海洋+”發展規劃(2015-2020)》,提出將加快建設藍色經濟領軍城市,打造國家海洋發展中心。到2020年,形成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的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海洋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合作能力達到新水平。
在2017中國(青島)海洋科技展覽會中,眾多青島本地企業在展會上亮相。海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多款水上搜救示位標,它是便于個人攜帶的遇險救生終端設備。該公司研制的海上搜救示位標可擴展應用到海上鉆井平臺、勘探、科考、客貨及旅游觀光船舶、游艇及漁船,保障超過1000萬從事海洋生產活動的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多項空白,技術居先進水平。
青島港則通過展板的形式展出了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全自動化碼頭。在碼頭的開發上,青島港具備了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設計生產業務流程、規劃碼頭總平面布局、建立指標體系和技術規格參數,低成本、短周期形成實施自動化碼頭系統總集成,構建起全球領先的自動化碼頭智能生產控制系統,此外碼頭裝卸運輸設備全部采用電力驅動,單位耗能較低,實現零排放和無燈光作業;首創了世界上重量較輕、循環補電、巡航里程無限制的集裝箱自動導引車,并節省換電站建設費用過億元,比同類設備重量減輕10余噸;首創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實現生產全程自動化;首創軌道吊“一鍵錨定”系統,解決了大型機械防瞬間大風的全球性行業難題。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展出了其自主研發的海藻酸鹽醫用材料、自主開發的海洋化妝品。此外,青島海檢集團、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等青島本地涉海龍頭企業也都參與到2017??普怪衼?,它們共同形成了今年??普怪械囊还伞扒鄭u力量”,展示著青島企業在海洋科技領域中的龍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參與今年??普沟牟环Q罂萍碱I域中的大咖,上海巴安水務、英國弗萊戈閥門、中船重工、航天科技等眾多業內知名企業也帶來了其新產品。
伴隨著首屆??普乖跇I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今年報名參展的企業也大幅增加,其中青島本地海洋企業紛紛報名,與眾多央企研發的高精尖產品不同,青島本土海洋企業在海洋科技方面很多細分領域已經取得了龍頭地位。
青島崛起海洋科技新城
海洋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海洋科技創新要素的不斷聚集。數據顯示,青島現在已聚集國內30%以上的海洋的教學和研究機構,40%以上的專家學者,50%以上的海洋教學研究力量,70%的涉海高級專家和院士,擁有1個、17個省級海洋類重點實驗室,建有海洋科學觀測臺站11處,擁有各類海洋科學考察船20余艘,擁有28家以海洋科研與教育為主的機構,擁有各類海洋人才15000人。
近年來,青島藍谷面向全域謀劃藍色經濟布局,持續攻堅突破,一個世界級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已經崛起。截至目前,青島藍谷已累計引進建設創新創業項目數百個個,其中包括青島海洋科技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氐取皣痔枴笨蒲袡C構,以及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全國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昂Q?”創新要素、“國字號”“中字頭”科研項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藍精英人才等優勢要素,在青島藍谷呈現出快速聚集的發展態勢。
根據《青島藍谷行動計劃綱要(2016—2020)》,圍繞打造國際海洋創新高地這一總體目標,青島藍谷確立了海洋創新要素集聚區、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生態區三大功能定位,打造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中心、藍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藍色旅游和健康養生中心五大中心。力爭到2020年,將青島藍谷打造成為青島驕傲、中國推崇、世界矚目的世界著名海洋科技新城。
作為青島“東部灣區”的核心,青島藍谷蓄勢待發,圍繞打造世界級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推動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項目投入使用,四川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研究院正式入駐,山大青島校區二期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校區、中央美術學院青島大學生藝術創業園等項目加緊建設;支持國家海洋科技實驗室推行“鰲山人才”計劃,創建一批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支持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著手搭建海洋智匯云平臺,構筑起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孵化體系;圍繞打造60萬至70萬人口集聚的青島“衛星城”,完成新型社區安置,啟用山大附屬小學及幼兒園,開工德國中學,完善交通、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實施硅谷大道等道路工程,力爭青島地鐵11號線明年初試通車……
新聞鏈接
青島海洋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全國第一
根據日前發布的《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16》(一下簡稱“報告”),《報告》支出,在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背景下,我國海洋科技創新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我市作為老牌海洋強市,表現尤為突出,海洋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均居全國首位。
《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年均增速為9.5%。顯著增長的創新指數說明我國海洋科技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高,海洋創新資源和知識產出規模大幅增長,海洋創新績效日益凸顯,海洋創新環境不斷完善。其中,2015年全國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2%,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4%,海洋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的作用日益彰顯。
《報告》立足全國,指數分區域的較小單元為省級單位,但在各種具體數據列表中,青島的海洋科技資源優勢卻凸顯出來。
在海洋創新產出成果方面,獲得我國海洋領域專利主要申請機構前15名的單位當中,駐青高校院所占據了4個席位,分別是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其中,海大的專利件數690件,占比2.3%,專利活動年期達到14年,綜合指標位于全國第二。
具體而言,青島在海洋科技投入產出的綜合效率平均值是0.835,位于全國首位。青島、廈門、大連、杭州的規模效率均達到較好水平的80%以上,海洋科技資源投入非常接近較好狀態。純技術效率方面,青島的平均值是0.999,處于全國較好水平,說明青島在海洋科技資源管理技術和水平上優勢明顯。